今天,一位澳門的顧客詢問自己的孩子牙縫大是好事還是壞事?要不要箍牙?下麵珠海維港口腔為你科普:
有些媽媽私信提問我:寶寶長出不少乳牙了,可牙與牙之間有裂縫,不是一個緊挨著一個,每兩顆相鄰的牙之間都有一條縫隙。不僅容易塞牙,還稀稀疏疏,看著就覺得醜,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還會告訴你這是“漏財”的表現,各種“經驗之談”讓寶媽迷茫不已。這樣的情形,需要做箍牙嗎?
對於這樣的情況,我想說的是:“家長無需擔憂,其實寶寶乳牙縫寬是正常的,可能還是好事......”
恒牙時期,兒童牙齒排列不整齊、咬合關節錯位,有牙縫,是應該儘早做箍牙的。但乳牙時期,牙齒間有縫隙是正常的,不需要醫治。
間隙型乳牙列的發生率高達70~90%,無間隙型或閉鎖型乳牙列所占比例很少。根據乳牙列間隙位置不同,分為靈長間隙、發育間隙和混合間隙三種類型。
1、靈長間隙,在靈長類動物中大都能見到;
2、發育間隙,牙與牙之間隨發育而出現的間隙;
3、混合間隙,靈長間隙和發育間隙同時存在,發生率最高。
乳牙間隙不需要醫療干預。乳牙列間隙為什麼發生率這麼高?
一定有其道理,就是說這可能有生理意義,儘管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,但可以肯定,如此大的發生率,一定有正面的意義。有學者認為,間隙型乳牙比無間隙型乳牙更有利於恒牙的正常排列,利於恒牙咬合功能的正常形成。
寶寶乳牙縫隙有什麼用?
1、乳牙的空隙,是恒牙生長的空間
寶寶長牙的時候,整個口腔只有20顆,而成年人的牙齒有28-32顆,加上寶寶的牙齒比較小,牙齒之間有縫隙就很正常。
嬰兒牙齒間隔比較寬,主要是為恒牙保留空間。因為換牙的時候,恒牙比乳牙大很多(大概1.5-2倍),有了這些空隙,可以讓恒牙長得更整齊。
2、乳牙的空隙,能降低蛀牙風險
寶寶牙齒縫隙寬,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降低蛀牙的風險。牙齒挨得太近,食物殘餘在牙縫間停留,容易導致蛀牙;而寶寶如果牙縫比較寬,食物殘留就很難在牙間停留。
所以,寶寶在長乳牙的時候牙縫寬一些,在某些程度上來說,是好事。等換牙了,慢慢看到這,您是不是馬上掰開了寶寶的嘴——“啊,我娃的牙齒長得好密啊,咋整?”如果您的娃還小,先別太焦慮。通常呢,3~6歲時,寶寶牙齒間的縫隙會慢慢變大。隨著年齡增長,娃的頭變大了,乳牙數量和大小沒變,牙齒間就會慢慢出現了縫隙。
乳牙整齊反而需警惕
如果乳牙很齊,沒有縫隙,換牙後反而可能由於空間過小,造成恒牙排列不齊的情況。
怎樣讓牙縫變大呢?
平時可以給娃多啃比較硬的東西(胡蘿蔔、蘋果、玉米等),鍛煉他的咀嚼能力,不僅有利於頜骨的發育,對之後換牙齒時乳牙的順利脫落也大有好處。
此外,預防齲齒、防止牙齒外傷、避免口呼吸、改正不良習慣等,都能有助寶寶牙齒發育整齊。異常情況會造成牙縫過寬。除了正常的乳牙狀態,也會有一些異常情況,導致原本的乳牙牙縫更寬。
比如埋伏牙埋伏於門牙根間,從而引起牙齒間隙過寬;唇系帶偏大位置太低;乳牙出現齲齒脫落;寶寶剛剛拔除異生牙等情況,會讓本來就不緊密的牙齒更寬。
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後,爸爸媽媽就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,必要時可帶孩子去正規醫療機構治療。